《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中国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护理人员的国际化人才流动成为了一种趋势。另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护理的服务对象来自于不同种族,其护理管理人员文化背景不同。这些都向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运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进行护理管理,调动不同文化背景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实行跨文化护理管理,成为护理管理者21世纪面临的挑战。雷林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广泛应用[1],近几年中国也在护理不同的领域进行了探讨,而在护理管理领域,跨文化护理理论为现代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了实践的理论框架和依托。

1 雷林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及理论结构

跨文化护理理论是雷林格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研究和比较提出的,主要包括文化、文化价值观、文化照护、文化照顾差异、文化照顾共同性、专业照顾系统、与文化一致的照顾护理、文化休克等概念,并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文化照顾期望建议了3种照顾方式,包括:文化照顾保存/维护、文化照顾调整/协商以及文化照顾重建/再定型。对于这些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雷林格用理论构架“日出模式”来表达。“日出模式”分为4层,即世界观和文化与社会结构层、服务对象层、保健系统层以及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层[1]。其中,前3个层次提供了计划实施与文化一致的服务所需的基础知识,第4层则是服务者给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应采取与服务对象文化背景一致的措施。将该理论运用于护理管理中,即护理管理者经过对护理人员世界观、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素进行的分析,识别护理人员所处文化与其他文化在价值观、信念信仰、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而判断这些特色是否与护理人员的文化期望相一致,针对不同特点的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调试,最终提供与护理人员文化一致的管理,以体现护理管理的人性化。

2 跨文化护理理论与中国的护理管理

雷林格提出跨文化护理的急需和重要是因为:①世界人口的流动,难民、移民的增加;②在同一文化中价值观、信念、生活方式的改变;③健康服务是从身心的医疗到整体的多因素的文化照顾等[2]。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护理人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尤其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多种文化护理人员的融入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医院服务的理念上看,如果将跨文化护理与跨文化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护理管理。护理管理者就可以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医院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医院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3]。

2.1 中国实施跨文化护理管理的优势

2.1.1 护理管理者的理论基础和管理观念 护理人员的国际化人才流动成为了一种趋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决定了医院的护理人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体系,使其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个人需求等方面具有多样性,甚至由此导致文化冲突[3]。现在的护理管理者面对这种挑战,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创新,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跨文化管理知识、意识以及能力,并能有效地运用于中国的护理管理。护理管理者在遵循中国护理管理大前提下,能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护理人员价值观的差异性进行管理,让护理人员觉得自己在这个团队中是被关注和尊重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这样就有效的处理和协调护理团队中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护理团队内部的和谐关系和部门工作的有效性。

2.1.2 护理教育层次提高 中国的护理教育起源于19世纪,高等护理教育开始于1920年,曾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本科护理教育的国家之一[4]。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等高等护理教育停办,中国的护理高等教育陷入了停滞,但是从1978年开始,护理界在恢复中等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各地开始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中国的护理开始了飞速发展,据教育部统计,到2005年,我国已有4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博士教育、3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硕士教育、133所学校开设了本科护理教育[5]。护理教育初步实现由单一层次的中专教育向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转化,临床上的护理人员学历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护理人员学历的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观念和能力也随着增强,学习能力也增强了,护理人员更能理解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并能接受这些文化的融合,这些都为中国实施跨文化护理提供了契机。

2.1.3 护理知识体系的多学科融合 中国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护理人员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护理事业的性质从职业正在走向专业[6]。护理学科知识来源于多种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包括自然科学、医学、人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护理学等。在这些学科融入护理专业的同时,护理人员的知识也受到了很多学科的影响,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都不再是单一的医疗模式,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提出,要求护理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具有跨文化的知识,这种护理知识体系的转变也给中国的护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应用,使护理管理更科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要做好护理管理,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对护理人员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影响等结合起来考虑,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护理管理。

2.2 跨文化护理理论应用于我国护理管理的挑战 跨文化护理理论作为护理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对中国的护理管理也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即使它有着这么多的发展优势,但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讲,对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全面实施,我们还面临着挑战。

2.2.1 护理人员的文化差异 人的个性是基于一定的生理素质、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条件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民族融合,让护理这个大群体也融进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不同民族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体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管理的对象(相当于雷林格理论中的服务对象),其文化准则、信仰、生活习惯等也有很大的差异,对健康与疾病、生存与死亡等方面均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并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7]。这种差异势必会让护理人员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比其他文化价值体系优越,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其他护理成员,甚至相互产生抵制情绪引发冲突。

2.2.2 知识的缺乏 1966年—1976年,社会错误认为护理学不是一个学科,只是一种技能教育,中等高等护理教育停办,护理高等教育事业陷入停滞,中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近30年的空白[5]。现今临床上很大一部分资历老的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管理者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缺乏多学科知识和跨文化的理念;虽然现代护理教育在逐步的填补这种空白,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学习能力较弱,而学习资源有限等,护理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实现知识的完善。

2.3 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2.3.1 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学习 护理管理者要很好的实施跨文化护理管理,自身就必须努力学习跨文化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了解各地的文化习俗的精髓,同时护理管理者要给所有的护理人员提供学习跨文化知识的机会,带动所有的护理人员共同学习跨文化知识,让跨文化的理念深入到大家意识中。在学习中,护理管理者可以制订具体的计划,学习内容:①深入理解雷林格跨文化护理理论;②借鉴霍夫斯泰德(荷兰著名的跨文化研究家)的文化分维系统[8];③学习世界文化,了解不同地域人员的文化和价值取向;④学习心理学,学会同理心,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他人;学习方法:①岗前培训[9],让护理人员接受固定的医院文化,帮助护理人员理解来医院工作的目的,理解专业工作的任务、要求,遵守组织规定,确立奋斗目标,同时引导护理人员接受护理人员之间的差异文化,在工作中尽快适应角色转变,互相适应,逐步做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②学历教育课程合理设置,在基础教育阶段,护理教育就要注重课程的合理设置,引入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跨文化的知识,让大家形成学习、运用跨文化知识的意识;③自学,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扩展自己的知识,学习各学科的知识。

2.3.2 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实践 通过学习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知识,护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来自不同地域的护理人员的文化和价值取向,进行差异化管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觉得自己是受关注的,更能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护理人员通过学习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知识,不仅可以正确的处理护理人员之间因为文化、价值观差异造成的冲突,理解他人,互相适应,而且可以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病人,让整体的医疗质量得到提高。

护理行业面临着市场经济、服务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已经开始逐步向跨文化护理发展,护理管理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向着多元化管理方向转变,与各国、各行接轨,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使中国的护理达到国际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网址: http://zghlgl.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4400.shtml


上一篇: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近5年载文信息可视化分析
下一篇: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近10年来我国污染场地再利用的案例分析与环境管理意义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